找到相关内容6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所必经的道路,也就是证得涅槃的正道,一般指佛陀初转法轮时所开示的八正道。后来佛陀临涅槃时,又加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等,合称为三十七道品,又称三十七菩提分、三十七助道法。循此三十七法而修,即可以次第趋向菩提,故称为菩提分法。略述如下:   1.四念处:又称四念住。   (1)身念处:观此色身皆是不净,即观身不净。   (2)受念处: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,即观受是苦。   (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加行因者,谓菩提心。由此心故,得三十七道品、十地、十波罗蜜助道之法,乃至道后法身,是名加行因。圆满因者,即是加行。由加行故,得因圆满及果圆满。[35]   三因中,应得因以“无为如理为体”,即“如理”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在。  菩萨乘,是指大乘显教。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根本之处是发菩提心,这是大乘佛法的核心。显教大乘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,修三十七道品、六度波罗密,最后证佛陀的果位。按佛经上讲,修成阿罗汉之后还需要经历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  声闻,梵语为sravaka,音译舍罗婆迦,意译作弟子,是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的弟子,也就是观四谛之理,修三十七道品,断见修二惑而次第证得四沙门果,以期入于“灰身灭智”的无余涅槃行者。声闻乘,乃专...契合实相观智为目的。   f.道品调适:又作修道品。行者虽知法门的通塞,却仍然无法进道时,就必须一一检讨三十七道品,选择其中适合自己资质能力者实行。   g.对治助开:又作助道对治。在实践时,如果遇到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2)

    九想、十想,如世间禅门证得初禅的,亦名有觉有观三昧,二禅亦名无觉无观三昧。修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为四念处观,应得三十七道品三昧,今用七觉意三昧为代表,所以说能生八圣道、四沙门果。  其次,三昧的体性是空...宝藏成就无上佛道的基础,在道品中,五根、五力—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,即以信根、信力为初。信根是信有真如法,信有三宝,信力是由信根的增长,才有破疑解惑,证禅定智慧的力能。所以“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1)

      成就,功德逐渐圆满,一直到成佛,才完全断尽。此  即“未解者令解”,又叫“烦恼无尽誓愿断”。   (三)道谛─小乘的知见但知有三十七道品,不知有六波罗密、十  波罗密;大乘则遍学一切微妙善法,凡能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970233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佛学基础

    毒热尘秽,滋长一切善法种子,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。  (二)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—即四念处=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;四正勤=已生之恶令断、末生之恶令不生、已生之善令增长、未生之善...就是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增上学。由此三学扩充推衍,即八正道、三十七道品,乃至于八万四千法门。所以要开始修行之前,自应先识知法门是什么?从何著手?  “一切的佛法都是为了启发智慧,断除烦恼,令众生通往涅槃的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170235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一)

    “其他者”,则是指瑜伽修持者,这正是《瑜伽经》论述的重点。《瑜伽经》认为,瑜伽修持者进入无想三昧,要靠信、力、念、定、慧为基础。小乘佛教的三十七道品中有“五根&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8.html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,舍利弗!不必是坐为宴坐也!夫宴坐者,不于三界现身意,是为宴坐;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,是为宴坐;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,是为宴坐;心不住内,亦不在外,是为宴坐;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,是为宴坐;不断烦恼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若复见月,了知所标毕竟非月。”《金刚经》喻之为筏。由此可见,对针不同根机众生的种种烦恼,佛陀宣讲四圣谛、十二因缘、三十七道品、三法印等无量法门,经中常说有“八万四千法门”。无论是任何一种法,其实都是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